回到首页 文献资料 在线小品 留言板
高秀敏、何庆魁做客艺术人生
(2003年3月8日转载自 北国网--北国艺人 原载:辽沈晚报)

五折十场戏 曲曲有真情
  高秀敏何庆魁笑面“人生”

已经记不清多少次采访高秀敏和何庆魁了,但是,2日下午,当记者以观众的身份倾听两人在央视畅谈“艺术人生”时,依然笑得前仰后合。因为,以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开场、以二人转《小拜年》收场的《艺术人生》的首次“夫妻专场”就像一出精彩的“折子戏”让人看不够。

第一折 小品“介绍”乐开怀

夫妻俩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还用自我介绍吗?“当然要了,而且要别开生面,要把观众逗乐了,否则我要惩罚你们俩!”虽然朱军出了个难题,但是这也难不倒他们,于是在两人一起一落间一出新“昨天·今天·明天”上演了。

“我叫高秀敏。”

“我叫何庆魁。”

“他长得挺瘦。”

“她长得挺肥。”

“我跟他生活呀特别幸福。”

“我跟她生活呀特别倒霉。”

“我总欺负他。”

“我打仗打不过她。”

一个憨态可掬,一个蔫啦吧唧,很普通的一句话从他们嘴里“蹦”出来竟然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朱军不得不竖起大拇指,拍手称绝。

第二折 夫妻生活暖融融

高秀敏的脾气很暴躁,何庆魁说她过去甚至有些粗鲁,十几年来,夫妻俩没少吵架,但是两人的生活却是暖融融的,这是为什么呢?“你胸膛里要装不下这个地球,你就别想拥有这个世界。两个人在一起最主要的是在心底关心别人,夫妻生活多年之后,就变成左右手的关系了,摸着是什么感觉都没有了,但是砍掉一个就肯定不行,两个人到这个份上,就知道互相关爱互相惦记。”何庆魁的一番话道出了其中的奥妙。

第一场 宽容:老高生气成素材

“我总欺负他。”“我打仗打不过她。”在自我介绍的“小品”中,真实地说明了两人的生活状况,朱军也因此称高秀敏为“野蛮女友”。“她一生气就说很气人的话,有时还动手。但,发完火,心里干净了,而且由于刚才大声吵,她也饿了,还能多吃点饭。我这边也有点气,但我是慢性子,我就慢慢消化,我在写戏的时候,生气怎么写,我能把她当成素材写出来。”——没想到,高秀敏的“野蛮”竟然成了何庆魁创作的源泉。现在两人再生气,何庆魁就采取回避策略,开着车到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和好朋友在一起聊一聊。有一次,他竟然“回避”到大连一个海岛上呆了一个月,但“进岛第三天我就开始责怪自己,你跟她生这些气干什么,她毕竟还是比我小。”纵观十几年的夫妻生活,何庆魁总结了一句话:为什么爱我最深的人,总是伤我太深,就是因为我一次次地原谅她。

第二场 豁达:老何接到过求爱电话

因为是“小品王”赵本山的幕后创作高手,所以何庆魁的“事迹”早就见诸报端了,没想到,这个名还让他接到了一个求爱电话。“有一次,我电话响了,一个女的说老崇拜我了,说我是当代的赵树理,说老喜欢我了。”“这个人条件怎么样啊?”高秀敏故意问。“我一问,人家孙子都十多岁了。”“这么看,她至少有60(岁)了,这回我放心了。”高秀敏呵呵一笑,显得极其豁达。

第三折 事业互惠夫妻旺

朱军用了一个很贴切的词来形容高秀敏和何庆魁在事业上的关系:旺夫旺妻。因为是“高秀敏给老何一个机会开始从事创作,老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使高秀敏从一个当地的名演员一下子走向全省然后走向全国。”

第一场 根:老何的户口还在农村

当高秀敏还是扶余县剧团的演员时,曾连续10年下乡演出,现在事业兴旺的她特别怀念那段日子。“当时一天三场戏,早晨9点一场,中午12点一场,晚上6点一场,那时候演出没有话筒,就凭着嗓子好,观众也多。有时候晚上也没有电,把砖头浇上煤油挂起来,一场戏两个小时,一天不卸妆,到农村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就是豆腐。但那十来年我没感觉到辛苦,反而觉得非常充实。”同样来自农村的何庆魁至今依然是农村户口,他不愿将户口迁走,“那是我感情的根,我是不能往外拔的,我回家就是给我这个根浇水,看看家乡的父老,这种情感可能今生今世也就这样了,我如果膨胀起来了,自己当大作家了,谁都不认识了,我想艺术之根也就枯竭了。”

第二场 怨:老何把我写没了

在和赵本山合作之前,高秀敏已经在央视春节晚会上主演了几个由何庆魁创作的小品了,但是进入“金三角”时期后,高秀敏一直是配角,戏份很少了,“前几年,我真生气过,但是当时我想过,老何也跟我说,咱俩这路子铺到一定程度要往前发展了,和本山合作我们是寻求发展来了,所以,我也就忍了。”“忍”到今年春节前,高秀敏发现,她在《心病》里只有四句台词,就再也忍不住了,“我说老何你也太伟大了,写着写着,把我就写没了,这样时间长了,观众不就把我忘了吗?我心里怨他。我说,你要是不好意思,我跟本山大哥说,给我加点戏。”年前,“金三角”从沈阳回北京参加彩排,在路上本山可能看出了高秀敏的心思了,就说:“我看出来了,你肯定嫌词少,范伟也觉得这个人物性格不直,你再嫌戏少,《心病》就不好演了”。高秀敏说:“赵哥,我的戏太少了,咱们再想想,给我加点戏。”《心病》的导演尹兴军也说:“也不怪秀敏说,她也没有几句话呀。”“后来本山让老何给我加戏,演出的时候给我加了好几个情节,现在我再也不生气了。”透明的高秀敏说话从来不掖着藏着,在她的眼里,本山就像娘家哥哥,而范伟就像是娘家弟弟,“我们这种关系,有什么话不能公开说呢。”

第三场 劝:全国的笑星老高后盾最强

尽管高秀敏总有忍、怨、气的时候,何庆魁却一直把握着“大公无私”的原则。“本山是全国当之无愧的‘小品王’,如果高秀敏的戏份超过他了,全国观众能答应吗?”何庆魁总这样劝高秀敏,“全国的笑星谁有你的后盾强,我是你的作者,那不就是自家的资产呀,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高秀敏心中的疙瘩还没有解开怎么办?“我就夸她是全国观众的送笑天使。”每每这时候,高秀敏郁闷的心情总是豁然开朗。

第四场 怪:老何总给别人“支招”

何庆魁的点子多,“包袱”用的总是很巧妙,参加春节晚会的小品演员像蔡明等人都喜欢找他出出主意,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给人“支招”,所以,从央视领导到演员都称他为“活雷锋”。丈夫的乐于助人,让高秀敏曾经很不理解,“春节晚会的小品竞争多激烈呀,老何给她支几招,她的小品上去了,我们的可能就要下来,所以,我有这点私心,也不算过分,我没少怪他。”或许是因为几年来“金三角”的小品并没有因为何庆魁给蔡明等人“支招”而动摇一等奖的地位,或许已经习惯了丈夫的无私,现在高秀敏的心态已经变了,“我现在可自豪了,谁都求我老头支招,我老头给别人一个‘包袱’就能响,而且是健康的笑,我当妻子的能不高兴吗?还是我家老头有能耐呀!”她透露,蔡明等人在今年晚会上的小品《都是亲人》最后的包袱就是何庆魁“支招”的结果,“春节过后,蔡明看见我就说,‘姐,你家老何给我的那个包袱可响了。’我当时心里可高兴了。”其实,丈夫的成就才是高秀敏最幸福的事。

第四折 女儿懂事亲情浓

两个破碎的家庭组合在一起,因为有了懂事的高秀敏的女儿丹丹,这个家庭显得亲情更浓了。丹丹在中央戏曲学院导演系学习,有时学校排练节目,如果剧本不过关,她就会找爸爸出主意。而何庆魁最大的愿望就是他写剧本,然后“女儿导她妈妈”。

当年何庆魁和高秀敏的《包袱》获奖后得到了1万元奖金,这几乎是他们家的全部积蓄了。但是,为了让长期住在吉林小县城的丹丹开眼界,何庆魁毅然带着她坐着飞机到深圳旅游。“从小爸爸就很宠爱我,有一次爸爸特意从长春带我去北京吃麦当劳。”在丹丹心中,如果说高秀敏只是一个母亲的话,那么何庆魁就不仅仅是父亲了,“而是我的一个良师,我的一个偶像。”

第五折 岳母问候泪涟涟

高秀敏的母亲已经86岁高龄了,由于不能赶到现场,《艺术人生》栏目组特意到吉林采访老人。老人很谨慎,节目录完后,一个劲地问丹丹:“姥姥说的怎么样,如果说得不好,告诉他们就别播了。”

第一场 夸奖:姑爷比姑娘对我好

“姑爷和姑娘谁对你好?”

“姑爷呗。我姑爷可规矩了,月月来看我,到啥时候就给我买啥穿的,(衣服)穿在我身上,暖在我心上。他写的本子我看过不少,总坐在那写,啥也不照,像别人(写剧本的时候)还要照(其他人的)书写,他啥也不照,人家心里有玩意。”

第二场 问候:姑娘,演出好好演

“姑娘,姑娘,演出好好演,啊!妈挺惦记你,啥时候回来呀,妈想你。”老人停了停忽然问:“她在那边能听到不?能呀……”

说到这,老人突然哭了,掏出手绢擦了擦眼睛说:“眼睛总淌眼泪。”——老人是不想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脆弱与思念吗?

(辽沈晚报 李军)


Copyright © 2001-2008
zhaobensh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