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文献资料 在线小品 留言板
“刘老根”家乡人评说《刘老根》
(2003年2月25日 辽宁日报)

宋彦麟(铁岭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近日,央视《精品赏析》栏目组在《刘老根》第二部拍摄地清河录制一期“赏析”《刘老根》的节目,这说明《刘老根》在全国已经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在铁岭,播放这部电视剧时曾出现家家户户收看该剧的情景,这说明,铁岭人是更爱看《刘老根》。

  我想,铁岭人更爱看《刘老根》,一个是靠题材取胜。这是一部近年不多见的农村题材剧。农民在发展中,创业阶段一般还能适应,但要向更高目标发展时就需跨越那些用家族式管理、感情管理代替企业管理、科学管理的鸿沟。现在辽北农村许多人都遇到了这样的困惑,这部电视剧紧扣时代脉搏,回答了这一问题。另一个是其展示的辽北风情和文化。铁岭是小品小戏艺术之乡,这方面人才辈出,电视剧中有8大段二人转,甚至唤醒刘老根的也是丁香不经意唱出的二人转,辽北人对这些文化很熟悉,很热爱,常常陶醉其中。剧中对辽北风情,乡土气息,辽北人幽默、豁达、质朴、泼辣的性格,也都有较多展示,可以说是一出辽北风情剧,使人感到剧中人物就像他们身边的人一样。因此也可以说,这部剧的诞生,是以铁岭地域文化和现实生活为底蕴的。

  这部电视剧给铁岭带来了什么?这是一些外地人常问、我们近来也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想最主要的是把铁岭这座城市进一步推向了全国,包括铁岭的绿色农业、铁岭的文化、铁岭的旅游。当然,由此也引起了我们的一些反思。比如如何乘势而上继续打造好铁岭这张文化名片,如何利用这一珍贵的文化资源,促进全面小康建设等。

  李飞(铁岭市清河区民营李飞集团总裁):

  我也是一名农民企业家。我看“刘老根”的创业史,就仿佛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和发展历程。《刘老根》第二部比上部好,有深度,真正切入到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成果与发展上来了。剧中涉及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不光对农民企业家,对于当今所有私人企业都具有借鉴意义。

  《刘老根》第二部表现的是“刘老根”带领乡亲们“穷则思变”成功后“富而思进”的故事。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个企业不进则退,慢进也退,肯定要被社会淘汰。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仅靠当初打天下的亲兄弟、父子兵是不行的;要发展,必须将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请进来。但看到这点并不意味着就是成功,和“刘老根”一样,我们企业在几年前也聘了总经理。但由于员工素质较低,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在企业很难推行,企业也是经过几次改革、几番周折才逐步走向正轨的。在引进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同时,企业家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刘铁钢(铁岭市清河区区委机关干部):

  《刘老根》的剧情虽然是虚构的,但给人感觉好像就是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非常亲切。我觉得,中国演艺界只有两个人最懂农民,最能演好农民。一个是西北汉子张艺谋;一个就是农民大哥赵本山。而能把东北农民小狡猾,大智慧,大善良,大幽默群体性格表现得这样淋漓尽致的,恐怕非本山莫属。

  电视剧的主创人员几乎都是农民出身,曾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难能可贵的是,成名后他们没有忘本,没有忘掉自己的“根”。在拍摄地的小村里,我亲眼看见本山用土得掉渣的农民语言和乡亲们打招呼,在炕上和农民们唠嗑。他平时吃得也很简单,把小葱蘸酱吃得是那样的香。正因为他们没有忘掉自己的“根”,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才能始终关注着9亿农民所思、所想、所盼和所求。也正是因为紧紧把握了时代脉搏和农民的欣赏心理,他们才能大胆地靠朴素、真实、自然、本色的表演风格抓住了农民的心。真心地谢谢赵本山、何庆魁和剧组人员,也希望更多的影视工作者能多创作出这样的艺术精品。

  徐铁(铁岭市清河区农村信用联社职员):

  这部电视剧,使我认识了以“二人转”为代表的东北地方文化的精髓,并开始为她而自豪。我虽生长在农村,是非农业户,家长从小就不允许我看“野台子戏”,因为演出的有些东西也确实让人难以接受。然而,在《刘老根》第二部中,贯穿全剧的“绿色”二人转却是那样令人着迷。唱的好听,舞的优美,逗的风趣,扮的逼真,原汁原味,而又不失品位。这才是纯正的东北地方艺术魅力的充分展示。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处处能让人感受到地道的东北味。不仅东北人觉得非常亲切,外地的朋友也打来电话称赞,说下次来要欣赏一番。

  周凤霞(铁岭市清河区红旗街汪哆罗束村中心户长):

咱村家家晚上都盯着《刘老根》第二部看,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三人的“黄金组合”,让人一看就想笑。地道的东北话、火辣辣的东北二人转和熟识的群众演员,真让人感到亲切。有的集已经看好几遍了,可是遇到播出《刘老根》的频道还是忍不住要看,忍不住要笑。我是觉得第二部的情节更好看,因为笑完了还让人往深处寻思寻思。

  范显志(铁岭县进城经商的农民):

  我是一个普通农民,经过艰苦创业成为企业家,可以说,我和“刘老根”的经历有点相似。所以,前几天,铁岭电视台播出的时候,无论生意多忙、演到多晚,我都一集不落。

  “刘老根”剧中那地道的东北口腔、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东北方言,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刘老根”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下,在自己的家乡开始了艰难创业,使龙泉集团成为一个集旅游、餐饮、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但由于大帮哄式的家庭董事会的管理体制,使企业举步维艰,他锐意改革,但由于不懂现代企业管理,使他像毛驴拉磨怎么也走不出那个圈,最后,终于转变了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实现了自我超越,走向成功。

  现在,在铁岭,有很多像我这样“洗脚上田”的农民,可以说,“刘老根”给我们一些有抱负的农民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也带来了希望。

  李泽绵(铁岭县李千户乡文化中心):

  由于在农村做文化工作,所以我对有关农村题材的小说、电视剧作品等比较关注,但遗憾的是近年来我感觉此类的精品很少,我想这可能与创作者脱离农村生活、与农民缺乏沟通有关。

  但《刘老根》及《刘老根新传》我喜欢得不得了,这部剧太“农村”了,太真实了,刘老根、药匣子、丁香都像是我们身边的人,特有亲近感。另外,这部电视剧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股浓浓的地方风情,大量的辽北方言,二人转表演,都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我想,只有雄厚的生活积淀才能为观众奉献出如此一道原汁原味的文化大餐。

  这部电视剧另一个吸引我之处就是它的拍摄地点就在我们铁岭,剧中出现的许多地点我们都非常熟悉。尤其是部分剧情中还对辽北的风土人情、特色文化进行了点睛之笔的介绍,使全国收看这部剧的观众知道了铁岭,这更加使我们为家乡感到自豪。

  刘力强(铁岭县委机关干部):

  说起喜欢《刘老根》这部电视剧,除赵本山、高秀敏、范伟这几位全国知名的笑星的出色表演外,我觉得“冯乡长”等反面角色也塑造得十分成功,对推动剧情发展、深化主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所认识的冯乡长扮演者李正春,目前是铁岭县剧团的演员,也是赵本山收了十几年的徒弟,在剧中他不算主演,但他却能够把冯元这个很不光彩的反面人物领会得十分准确。剧中,冯元的坏不同于“胡科”,作为一名乡长,他坏得道貌岸然,他的坏隐藏在“为本乡、本县经济发展”等冠冕堂皇的表面之后,很难让人察觉,所以才骗过了“刘老根”,甚至骗过了上级领导荣升为乡企局局长。可以说,李正春是以其深厚的表演功底细微地刻画了“冯乡长”这个人物,进而“惹怒”了观众。所以,有人称赞“冯乡长”,就人物本身,他是恶的,但从艺术角度出发,他又是美的。

  张毓东(铁岭县凡河中学教师):

  说起《刘老根》,俺那儿人都被迷住了,为啥呢?首先赵本山是铁岭人,演员大部分是铁岭人,又是在铁岭拍的,这么多与铁岭有关的电视剧能在全国播出,俺们都非常骄傲。爱看的另一个理由就是这部电视剧反映农村生活太真实了,剧中的人物就像在我们跟前儿似的。

  说到刘老根这个人物,从我一个教师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穷则思变、富而思进,带领农民奔小康的农民企业家的艺术形象。我非常喜欢两部剧中首尾的歌曲,像“毛驴拉磨走不出那个圈,井底的蛤蟆只能看见巴掌大的那块天儿”,形象地描绘了“旧刘老根儿”“为了圆上那个梦,你赌上了一辈子的情……老牛拉套劲不松……”更概括了刘老根一心干事业的精神。歌词表现了刘老根事业发展坎坷与百折不挠,也表现了他性格的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很多农民朋友和我聊天的时候都说,这几首歌好像是在用极其通俗的语言告诉他们,如今农民不应再是只会当“三个饱一个倒”的庄稼汉了,更需要的是一种“钻把天”的创新精神。

  李山林(铁岭县凡河镇山河村农民):

  我是个普通农民,对《刘老根》不敢妄加评论。但我非常爱看这部电视剧,包括我的乡亲近来聊的也都是“刘老根”,晚上等着看《刘老根》成了我们近来的一件大事儿。我没啥文化,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只能唠唠我为啥喜欢这部电视剧。我“迷”《刘老根》,第一因为剧中的演员。我听说,《刘老根》从编剧、导演再到演员大多是农民出身,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铁岭人。尤其笑星赵本山,可以说只要有赵本山,俺们农民就不会寂寞,就爱看。第二是因为这是我们农民自己的戏。现在,在电视上很难看到表现农民的电视剧,要么打打杀杀,要么卿卿我我,可《刘老根》不一样儿,它讲的就是一个农民靠党的政策,在温饱的基础上又怎么走向富裕。俺们农民最关心的是啥,当然是尽快找到发家致富的途径。我们虽然不一定走“刘老根”这条路,但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最后,我想向“老根剧组”提个请求:希望再搞出《刘老根(三)》或更多,来他个刘老根系列。我们农民爱看这样的剧。

(辽宁日报 刘涌泉 高刚 刘立纲)


Copyright © 2001-2008
zhaobensh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