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回到首页 文献资料 在线小品 留言板
何庆魁:赵本山小品的秘密武器
(摘自2001年02月07日 北京晨报)

“别以为穿上马甲我就认不出你了!”去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与宋丹丹演的小品《钟点工》,那笑声似乎还在耳畔回响,老赵就又在今年的春节晚会上给观众带来了新作《卖拐》,而且又与“小马甲”一样获得了春节晚会上的“最佳作品奖”。

虽然这新闻应在今晚元宵晚会上公布,可这早就是观众心中的答案了。赵本山自从1990年的小品《相亲》一炮打响春节晚会以后,先后在春节晚会获过五次大奖,说实在的,这真叫一个不容易。老赵凭的是什么?当然是实力。但您也许还不知道,老赵除了浑身是幽默以外,他还有一个秘密武器——编剧何庆魁。

要问何庆魁是何许人也,他自己会告诉您说是“一个农民作家”,除了不戴那顶帽子以外,与赵本山没什么两样,浑身“土得掉渣”。记者与何老师见过几次面,昨日在何老师去中央电视台录节目的路上,记者通过电话与他聊了近一个小时,感觉何老师是个实在人,更是个好人。何庆魁1990年才开始正式写作,此前在松花江畔当了20年的渔民。正是因为这点,他与老赵成了铁杆朋友和搭档,一样的农民出身,一样的真实自然,一样的聪明和一样地热爱生活。

何庆魁与赵本山第一次合作的小品是《红高粱》,后来又有了《拜年》、《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等,影视作品有《男妇女主任》等。加上《卖拐》,两位搭档在春节晚会中先后获了四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这样的战绩仅靠作品中的几个小“包袱”显然是不够的。就拿今年说吧,他们同时准备了两个同样分量的节目《卖拐》和《有钱了》,打的是有准备之仗。在创作中,何老师有一个8字方针“真实生活,人物巧思”。《卖拐》的原型是剧组龚海波一个亲戚的真事儿,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有了这个基础,大家边创作边研究,慢慢进入了一种状态,作品自然就达到一个档次。 何庆魁戏称赵本山与高秀敏是“黑土地上的龙凤胎”。他们的表演风格统一和谐,是难得的巧合。何庆魁认为:“赵本山那种幽默是天生的,他不是故意演出来的,他对角色特别自信。”

现在何庆魁平均每个月要写两三个小品,曾经经历的农民生活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何老师说:“我是农民出身,一脚踏进写作的门槛后,再回头看看自己的经历,我发现我身上已经储备了无穷的资源。我写作主要是写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把这些性格不同的人演绎到一起,就是不同的人生。”何老师喜欢到农村去,今年春节晚会一结束,他便回到了家乡吉林省,一呆就是10天。他去看望喜欢他的老乡们,他去听老乡们对他作品的反应,在那一片赞扬声中,何老师乐了。

(晨报记者 佟奉燕)


Copyright © 2001-2008
zhaobenshan.org